给一五言诗标平仄的时候,一般是先标第2和第5个字的平仄,然后再根据规律补全其他字平仄。
但有时会遇到古入声字,这样就会影响对平仄的判断。
比如:
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ll
白水绕东城。lll--
此地一为别,ll--l
孤蓬万里征。--ll-
浮云游
一个懒办法,去这个网址查。
平则(仄)是古人对格律中声调的一种要求。为的是让诗词的韵律在唱读时更加优美动听。它有一定的规律要求,五绝五律和七绝七律都是有平起入韵、仄起入韵、平起不入韵、仄起不入韵等八种形式。一般的要求是,除了韵脚之外,在五言诗中1、3、的字不讲平则,2、4字讲平仄,七言诗中1、3、5的字不讲平仄,2、4、6的字讲平仄。当然这里面还有用了不符合平仄的字可以拗救等问题,是很复杂的,可以慢慢学。至于入声字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