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中药应该怎么熬?


      		
闲*** | 2008-04-14 10:16:31

好评回答

2008-04-14 10:57:02
野*** |2008-04-14 10:57:02 389 221 评论
    应该注意:
    最好用砂锅熬,不锈钢的容器也可,绝对不能用铁、铝、铜之类的容器。 
    熬前先用凉水泡30-60分钟再熬(不要另外换水)。
    熬药时药锅要盖上盖,不要敞着。 如果是治疗感冒的药,开锅后大火熬10分钟即可,时间久了有效成分就都破坏、挥发了;其他药,开锅后小火熬20-30分钟;如果有很贵重的药,如人参等,可以另外单独炖熟了和其他药一起服;如果有泻药,如大黄,...

查看全部>>

    应该注意:
    最好用砂锅熬,不锈钢的容器也可,绝对不能用铁、铝、铜之类的容器。 
    熬前先用凉水泡30-60分钟再熬(不要另外换水)。
    熬药时药锅要盖上盖,不要敞着。 如果是治疗感冒的药,开锅后大火熬10分钟即可,时间久了有效成分就都破坏、挥发了;其他药,开锅后小火熬20-30分钟;如果有很贵重的药,如人参等,可以另外单独炖熟了和其他药一起服;如果有泻药,如大黄,要晚一些放入,煮5分钟就可以;如果有矿物质、贝壳类的药,如龙骨、牡蛎,应该先煎30分钟,是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另外,有些要用酒或其他物质辅助煎药的,医生会说明。 
    一般每剂药煎两次就可以了,把两次的药汤兑在一起,分2-3次服。 
    注意如果药熬糊了,千万不能喝。 
0/300

其他答案(共3个回答)

    2008-04-14 14:25:01
  • 中药煎服方法简介 
    
    1.煎药器具:在煎药时尽量使用砂锅、不锈钢、玻璃、搪瓷等为佳,忌用铁器、铝器、铜锅。因为前者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以保证药物的疗效。而铁铜类成份性质较为活泼,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影响疗效。 
    2.浸泡方法: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5cm,浸泡20-60分钟为宜(过久则药物易发霉变质),这样有利于药...

    查看全部>>

    中药煎服方法简介 
    
    1.煎药器具:在煎药时尽量使用砂锅、不锈钢、玻璃、搪瓷等为佳,忌用铁器、铝器、铜锅。因为前者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以保证药物的疗效。而铁铜类成份性质较为活泼,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影响疗效。 
    2.浸泡方法: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5cm,浸泡20-60分钟为宜(过久则药物易发霉变质),这样有利于药物有效成份的煎出。 
    3.煎煮方法:每剂药煮两次。第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好的药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第二煎加水适量少些(以淹没过药面),火候同第一煎。煎时最好加盖, 一般情况下煎药时注意不宜频频打开锅盖,否则气味易走失,药效降低。 
    4.煎熬时间:药物煮沸后开始计算时间。一般药物第一煎20-30分钟,第二煎15-25分钟;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第一煎40-60分钟,第二煎30分钟左右;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的药物第一煎6-15分钟,第二煎5-10分钟。 
    5.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决定,成人量约200-300ml,儿童量约为成人的1/4-1/2,即50-150 ml。 
    
    参考资料: (医网健康看台)
    
    我*** | 2008-04-14 14:25:01 390 223 评论
    0/300
  • 2008-04-14 11:05:13
  • 煎药以用砂锅为宜,因砂锅化学性质稳定,在煎煮中药时不会与药材的有效成分起化学变化,不致影响药液。如没有砂锅,可用不锈钢罐、搪瓷缸和铝锅亦可。煎药前最好将所煎草药用冷水浸泡使药物变软,细胞壁膨胀,药物的有效成份容易渗透到水分中。然后再煎煮,这样随着水温的逐渐增高,有效成份便容易被煎出。浸泡时间,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可浸泡20分钟左右;以根、种子、果实为主的药物可浸泡30分钟至60分钟。
    
    ...

    查看全部>>

    煎药以用砂锅为宜,因砂锅化学性质稳定,在煎煮中药时不会与药材的有效成分起化学变化,不致影响药液。如没有砂锅,可用不锈钢罐、搪瓷缸和铝锅亦可。煎药前最好将所煎草药用冷水浸泡使药物变软,细胞壁膨胀,药物的有效成份容易渗透到水分中。然后再煎煮,这样随着水温的逐渐增高,有效成份便容易被煎出。浸泡时间,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可浸泡20分钟左右;以根、种子、果实为主的药物可浸泡30分钟至60分钟。
    
    煎药用水量适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加水量应根据药材性质和数量适当掌握。通常情况是将药材置于煎煮容器内,加水超过药材表面2—3公分为度,第二次用水相应减少,加水至药材表面即可。 
    
    煎药的火候亦非常重要。是根据药材的性质和用药目的不同,分别用文火或武火。一般开始煎药时用武火(大火),药已沸后改用文火(小火)。解表汤剂宜始终用武火(大火)连煎,取其芳香之气。一般汤剂先武火(大火)沸后用文火(小火)。滋补汤剂先武火(大火)沸后宜用文火(小火)慢煎,有利于煎出全部有效成分。煎药的质量,除加水量的多少和火候的大小有关外,对于煎煮时间的长短更显得重要。如解表汤剂多为松泡芳香的药材,煎煮时间稍长则气味反而散失。滋补汤剂多为坚实味厚的药材,煎煮的时间短则不能煎出有效成分。从汤剂煎煮已沸计算:一般情况下,解表汤剂第一煎15—20分钟,第二煎10—15分钟;一般汤剂第一煎20—2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汤剂第一煎30—35分钟,第二煎20—25分钟。不少病人对煎药方法掌握不当,也会影响疗效。以一般汤剂为例,将一剂药全部倒入煎药锅中,加凉水500—700毫升,浸泡30分钟,使水分逐步浸透中药内部,然后置于火上煎煮。开始用武火(大火)煎沸,沸后开始计算时间,用文火(小火)煎煮20—25分钟,煎煮时要搅拌药材几次,一般用竹筷或木筷都行。煎药时间到时及时倒出药液,然后再加水300—350毫升煎煮第二遍,煎煮15—20分钟倒出药液,把两次的药液合并,使药液浓度均匀,分两次服用。除此以外,还有一些需要特殊处理的药材,另行操作:如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冲服等等。中药一般在饭后至少30分钟后服用。如是补养药早、晚空腹时服最为合适,易于吸收;润肠、泻下药宜空腹时服;安神药宜睡前服。服药量成人每次200—250毫升,每日两次;儿童按年齡大小区别服用量一般为成人量的1/5至1/2。
    
    服用中药讲究服药禁忌,就是人们常说的忌口,指在服中药期间对病情或药材有碍的食物禁忌。因为食物和药物一样具有不同的性质,如果在服药期间食用与药性相反的食物就会减弱药效。一般在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水产品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的食物。
    
    a*** | 2008-04-14 11:05:13 388 223 评论
    0/300
  • 2008-04-14 10:27:14
  • 加入冷水,液面掩没药材约1公分,浸泡20分钟后,先用武火加热,沸腾后改用文火,熬至适量即可。
    1*** | 2008-04-14 10:27:14 376 227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