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皮肤科

稻小球菌核病

水稻产区发生有几种菌核病,其中危害较重的是小球菌核病。是由歧曲长蠕孢菌侵染所引起。受害田块一般减产10%~25%。有的年份造成大面积稻株倒伏。 
以上六大水稻病害和低温冷害导致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引起的生理性病害,防治的最佳方法是应用“天达2116”壮苗灵+天达恶霉灵。或50%天达腐霉利+“天达2116”壮苗灵。 
据黑龙江农垦、吉林、辽宁、江苏、安徽、山东、四川大田水稻试验大面积推广验证,“天达2116”壮苗灵+天达恶霉灵(天达1+1)可有效防治水稻烂秧、立枯、稻瘟、疫霉、恶苗、小球菌核六大病害和低温冷害。
s*** | 2008-03-18 20:05:47

好评回答

2008-03-20 08:30:50
红*** |2008-03-20 08:30:50 79 12 评论
稻小球菌核病
  症状:
  初期在近水面叶鞘表面上产生黑褐色小斑,逐渐向上扩展成黑色细条太、纺锤状或椭圆形病斑。同时侵入内层叶鞘和茎秆,茎秆上形成黑色线条状病斑,严重时茎秆基部变黑,组织腐烂,软化倒伏。剖开叶鞘和茎秆可见灰白色菌丝和黑褐球形小菌核。在叶鞘病斑上或水面浮游的菌核表面往往产生一层灰色霉层,
  防止方法:
  (1)减少病原 重病田提倡剂泥割稻,稻桩稻草尽早处理,并把稻渣打捞...

查看全部>>

稻小球菌核病
  症状:
  初期在近水面叶鞘表面上产生黑褐色小斑,逐渐向上扩展成黑色细条太、纺锤状或椭圆形病斑。同时侵入内层叶鞘和茎秆,茎秆上形成黑色线条状病斑,严重时茎秆基部变黑,组织腐烂,软化倒伏。剖开叶鞘和茎秆可见灰白色菌丝和黑褐球形小菌核。在叶鞘病斑上或水面浮游的菌核表面往往产生一层灰色霉层,
  防止方法:
  (1)减少病原 重病田提倡剂泥割稻,稻桩稻草尽早处理,并把稻渣打捞干净。 
  (2)加强肥水管理 分蘖末期适当晒田,孕穗期保持水层,后期保持田面湿润,防止断水过早。多用有机肥作基肥,增长率施钾肥。
  (3)药剂防治 在圆秆拔节和孕穗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各喷药1次。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皮肤科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