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佛以莲花有着什么样的典故吗?为什么是莲花?而不是其他?

首页

佛以莲花有着什么样的典故吗?为什么是莲花?而不是其他?

佛以莲花有着什么样的典故吗?为什么是莲花?而不是其他?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01-27 16:24:09
      为什么佛教中多以莲花为喻,以及莲花为什么成为一种佛教信众普遍认同的象征性图腾?这个问题可能有许多种解答。但是,个人以为自古及今,乃属天台智者大师的诠释最为周详。这里介绍一下。
    天台智者大师是东亚佛教轴心——中华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他的三部著作,《妙法莲华经玄义》、《妙法莲华经文句》、《摩诃止观》是天台宗立宗的重要典籍。
      其中《妙法莲华经玄义》(简称《法华玄义》)的开头,专门对《妙法莲华经》这部大乘圆顿经典的经题作了精彩的诠释,真可谓“口吐莲华”、辩才无碍,据说智者大师单演说此经题的妙义,就演讲了三个月,从此智者大师成为中华文明史上象征辩才不断、灵感不断的一位神圣。
      善男、信女们若求辩才、求艺术灵感和创意,勿忘当往浙江天台山朝礼智者大师。 智者大师诠释经题中的“莲花”(原为“莲华”,因“华”古同“花”字,此处皆写作“花”)的大意,本人略整理如下: 【第一,为什么不以别的花为喻?】 【原文】例有粗花。
      云何为粗?狂花无果;或一花多果;或多花一果;或一花一果;或前果后花;或前花后果。 【大意】普通的花与莲花相比,是“粗”而不“妙”(古语中,“粗”与“妙”是反义词),不如莲花更能体现此经的圆顿法义。为什么?因为这些花要么是有花而无果,要么是一花而多果,要么是多花一果,要么是一花一果,要么是先见果后开花,要么是先开花后见果。
      这里和以下,“花”譬喻业因,“果”譬喻果报。 【原文】初喻外道,空修梵行,无所?』瘢淮斡鞣卜颍┭改福ㄔ阼筇欤淮斡魃牛种挚嘈校沟媚??;次喻缘觉,一远离行,亦得涅??;次喻须陀洹,却后修道;次喻菩萨,先藉缘修,生后真修。皆是粗花,不以为喻。
       【大意】 1、有花无果的那种花,是比喻外道的修为,他们盲修瞎练,白白禁欲苦行,而未能获得真实究竟解脱的果报。是为“狂花无果”。 2、一花而多果的那种花,是比喻世间一切善行,如孝养父母等。人们由某种殊胜的善行,以此善因,来世得生欲界、色界天界,得享各种天福。
      以一种善行而感得多重乐果,是为“一花多果”。 3、多花一果的那种花,是比喻小乘道法。以追求个人解脱的小乘发心,修学解脱道,虽有种种苦行,只能证得阿罗汉——小乘涅??之果。以多种世、出世间善业,而感得一涅??果,是为“多花一果”。 4、一花一果的那种花,是比喻麟角独觉的道法。
      这一类仙人是常乐寂静,独自修行,修行功成,于无佛之世,宿因所萌,或观十二因缘,或观飞花落叶,而独自觉悟也。他们完全隐遁,与世隔绝,故称为“一远离行”。以一远离行感得一涅??果,是为“一花一果”。 5、前果后花的那种花,是比喻须陀洹果。须陀洹果是小乘的一种果位,当生证得这种果位的人,已经见道了(已断三界之见惑),但还没有完成实际的修道。
      通俗地说,就好像说一个人已经对某种事物有了决定性的知见,但还没有在这种知见指导下完成实践过程。是为“前果后花、却后修道”。 6、前花后果的那种花,是比喻菩萨的六度万行。菩萨六度的初发心,是以有情世间为环境、为对象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以普度众生为己任,所以叫“先藉缘修”(缘指有情世间这种外缘)。
      比如布施,需要有布施的对象;忍辱,需要有难忍能忍的外界苦缘等。但是,真正的菩萨道是不能着相的,即要证得“无生法忍”,如《金刚经》所开示,虽广行六度万行、度无量众生而又不断排除我、人、众生之相执,在胜义观中,“实无众生得灭度者”。“生后真修”就是说,得“无生法忍”方可真名菩萨,是真行菩萨道。
      但是要证得“无生法忍”,又必须有藉有情世间外缘所做的六度万行的善因,故而是“先藉缘修、生后真修”。你看,这一句话其实就是概括大乘佛教关照世间民生、不离世间有情的菩萨精神,但同时又以超脱世间、摆脱现象束缚的出世智慧来为菩萨万行作指导、这就使人们的精神境界能够在心底彻底净化(无我故无私)、使世间万善出离虚伪,这是多么深刻而高度辩证的思想。
       然而,以上这种种花(所譬喻的行为)都不足以譬喻《妙法莲华经》所开示的圆顿妙法,“皆是粗花,不以为喻”。 【第二,为什么偏偏以莲花为喻?】 【原文】莲华多奇:为莲故花,花实具足,可喻即实而权;又花开莲现,可喻即权而实;又花落莲成,莲成亦落,可喻非权非实。
      故以莲华喻于妙法也。 【大意】莲花有许多奇特属性。 1、为莲故花:莲花的内在就是莲蓬,莲蓬是果实之聚。 2、花实具足:莲花的出现,也就隐含意味着果实的存在。 3、即实而权:“权”是权巧方便之意,指佛陀为了引导众生从此岸世界达到佛法彼岸世界,而有为施设的种种外在的事相。
      “实”指佛陀真实的智证以及众生本具之佛性。莲花之相,譬喻佛法弟子信众,依佛经教,而起戒、定、慧、六度等种种外在善行。虽然这些善行的似乎是以佛果为目的,但其实,这些善行正是众生本具佛性(或曰本觉、或曰久远成实之本佛)的作用之显现,若无此佛性,终不能起六度万行,这就是“即实而权”--即因本佛性而起种种善行--念佛是谁?念佛是佛。
       4、花开莲现:莲花开放的同时,莲蓬、莲子就一目了然,花相和果相是同时出现的。 5、即权而实:而同时,若无六度善行之昭显,虽有佛性,终不能体认佛性而证果。如《法华经》中的穷子喻,虽有无价宝珠在衣里,而不自知,四方乞食。此因六度万行之事相而昭显佛性之理,正如若无莲花之开放,不能得知此花果实的存在。
       6、花落莲成,莲成亦落,可喻非权非实:尽管明权实二理,但这种认知仍然是相对的,是指导修行的,亦不可执“权、实”为实而需要进一步超越的,在胜义中实无“权、实”二相及差别可得。总之,唯有达到佛智究竟彼岸,方可真正明了权与实、事相与本质、用与体、相与性的实相。
       正是因为唯有莲花可适用于譬喻大乘佛法中最深奥、最圆顿、最微妙的法义,所以自《妙法莲华经》传世以来,莲花更进一步成为佛教信仰社会的一种图腾。 。

    秦***

    2008-01-27 16:24:09

其他答案

    2008-01-30 05:41:14
  • 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境界,其他的花呀果的解释都是附会,都不是印度佛教重视莲花的原因,应该说这些理解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
    佛教选用莲花是和佛教的宇宙观有直接关系.因为佛教认为,世界最基本的元素是"地水火风"这四大,世界万物是四大元素由于因缘和合而形成的,而莲花则是四大元素由于因缘和合而形成的第一个事物.佛教因此认为这是万物的初始.
    因此佛教重视莲花所表达的意义.而佛坐在莲花上讲法是含有这样的寓意,即佛是站在这个世界的起点上告诉你这个世界的本来.因为莲花的出现先于人,佛在这个位置上安坐,是告诉你佛已经洞悉一切.
    用形象表达佛教的教义,是佛教弘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莲花的形象表达的是佛教的宇宙观.所以;莲花就成为佛教宗教概念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语汇.并且往往和佛的形象同时出现.
    这些在佛经中已有论述,细心翻翻就可以找到.

    朝***

    2008-01-30 05:41:14

  • 2008-01-27 12:43:27
  • 莲花,清净无染,因(种子)果(果实)同时。

    l***

    2008-01-27 12:43:27

  • 2008-01-27 12:36:01
  • 我觉得莲花是不平凡的一种植物,因为它可以在水中生长而且还那么美那么干净,就如它的由来是修来的!

    飞***

    2008-01-27 12:36:01

  • 2008-01-27 10:14:34
  • after buddha was enlightened, he stood up and began to walk,  for each step he took,a lotus appeared under his foot 

    1***

    2008-01-27 10:14:34

  • 2008-01-27 02:58:24
  • 因为莲花象征着永生,据说链莲子埋于地下千年后还能成长、开花,中国就有过这样的事情。当然,佛祖不是说人的肉体或精神是永生的,至于是什么,这是密意,要靠学佛者自己去参透。

    奥***

    2008-01-27 02:58:2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宗教 相关知识

  • 社会热点
  • 社会民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