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望文生义”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首页

“望文生义”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望文生义”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7-09-05 22:16:05
    主要有四个方面:(1)不明通假。如《诗•鄘风•载驰》:“众稚且狂。”《毛传》:“是乃众幼稚且狂。”诗中的“众”字是“终”字的假借,“终”是“既”的意思,《毛传》未明通假,误释原诗。(2)不明古义。如《汉书•西域传》:“汉使在西域或者益得职。”颜师古注:“赏其勤劳,皆得拜职也。”“职”字古代有“所”义,“得职”就是“得其所”,颜注未明古义而误解。(3)不明虚实。如《史记•陈涉世家》:“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服虔注:“第,次第也。”应劭注:“藉,吏士名籍也。”原文“藉第令”三字都是虚词,为“即使”之意,服、应二注误解。折骈为单,就是把联绵词拆开解释。如“逍遥”是叠韵联绵词,而成玄英《庄子序》引顾桐柏云:“逍者销也,遥者远也。销尽有为累,远见无为理,以斯而游,故曰逍遥。”又如“首鼠”是双声联绵词,意为“犹豫”,而陆佃《埤雅》释为:“鼠性疑,出穴多不果,故持两端者谓之首鼠。”

    c***

    2017-09-05 22:16:0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诗歌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