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外科
肛肠外科

儿童直肠息肉自己脱落

我的孩子4岁,大便带少量血2年,手检不到,应医疗条件无法肠镜检查,医生怀疑肠息肉,几天前大便时自己脱落,大如枣,如鱼籽样,光滑,孩子不痛,但流血,医院病理检查(大概10*10,记不清拉)为幼年息肉,现在大便没血拉,医生说不用担心拉,大便带血在检查。请儿外科专家给答译,谢谢您的回复
z*** | 2005-03-22 19:45:39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05-03-22 22:25:48
  • 直肠息肉 
        概述: 
        直肠息肉是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其病理性质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结果,从肉眼观察大体相似。病理有腺瘤、绒毛状腺瘤、幼年型息肉、家族性息肉病及炎性息肉等。息肉可能是癌前病变。有的息肉可恶变成直肠癌。 
        病因: 
        1) 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与直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

    查看全部>>

    直肠息肉 
        概述: 
        直肠息肉是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其病理性质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结果,从肉眼观察大体相似。病理有腺瘤、绒毛状腺瘤、幼年型息肉、家族性息肉病及炎性息肉等。息肉可能是癌前病变。有的息肉可恶变成直肠癌。 
        病因: 
        1) 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与直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2) 遗传因素: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的,没有性别的差异。 
        (3) 炎症刺激:直肠粘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肠粘膜的息肉生成,这是由于肠粘膜的炎症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愈合之后,导致疤痕逐渐收缩,形成息肉状,又由于慢性炎症刺激,致腺体阻塞,粘液储留而发病。 
        (4) 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粘膜上皮,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直肠粘膜损伤,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形成息肉。 
        病理: 
        ⑴管状腺瘤:主要为管状结构,约占腺瘤总数80%,大部分有蒂,呈球形、梨形,表现光滑或有很浅的裂沟,明显发红充血,部分可见血斑,使表面呈虎斑样,一般在1cm左右,大者可达3cm。 
        ⑵绒毛状腺瘤:绒毛成份超过80%,较少见。大部分为无蒂型,花坛状或菜花样,少数呈亚蒂绒球状,表面不光滑,有无数绒毛突起,充血水肿及糜烂,常附有半透明粘液。直径一般>2cm,单发多见,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本型恶变率极高为40~50%。 
        ⑶管状—绒毛腺瘤:绒毛成份<25~75%。 
        ⑷家族性腺瘤病:以大肠多发性腺瘤为特征,结肠镜下呈大量密集分布于全结肠,形态呈球形梨形有蒂或无蒂。大多仅数毫米,数目多密集分布,几乎见不到正常粘膜,呈地毯样,个别体积较大,出现绒毛状或混合型腺瘤。 
        ⑸多发性腺瘤:大肠多发性腺瘤,以腺管状多见。 
        ⑹错构性息肉:幼年性息肉间质丰富,有许多扩大成囊的腺腔 
        ⑺炎症性息肉:炎表面色泽变白、质脆,周围粘膜有炎症改变。 
        症状: 
        (一)便血出鲜血、量不多,常染在粪便表面,当炎症时,有粘液血便,腹泻和里急后重等症状。 
        (二)直肠肿块位于直肠下端的带蒂息肉,可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呈鲜红、园、樱桃状,便后可自行复回。无蒂息肉需经肛指和肛门镜检查才能发现。 
        (三)肛指与内镜检查可触及单个或多个带蒂息肉或广基息肉,前者活动度大,后者较固定,息肉园形,柔软,若息肉变硬,表面高低不平,固定肠壁,可能有癌变。为明确性质,取活体组织。 
        (四)钡灌肠 有助于了解息肉分布情况。 
        体征: 
        (一)息肉摘除术适用于低位直肠息肉,经肛门内缝扎息肉基底部,切除息肉。 
        (二)电凝切除术适用直肠上段或结肠带蒂小息肉,经直肠镜或纤维结肠镜直视下,用圈套器套住蒂部以电灼切除。 
        (三)套扎冷冻术经乙状结肠镜下,先用负压套扎器,将胶圈套扎在息肉基底部,取活检定性,根据瘤体大小,选择相应冷冻探头,接触法冷冻2~3分钟,使瘤体发生凝固性坏死脱落,达到“切除”目的。 
        (四)结肠直肠切除术对结肠息肉病,由于癌变可能性大,应广泛切除受累的结肠,作回肠直肠吻合术,对遗留在直肠的多发息肉,可分期作电凝或冷冻切除。若癌变者,应按癌肿处理。 
        诊断: 
        1、临床表现 2、直肠直检:在直肠下端可触及圆形柔软肿物,3、可在粘膜上推动。 
        治疗: 
        1、电灼切除 在直肠镜可及的范围内,无法从肛门切除者,可经窥镜放圈套器套住蒂部予以电灼切除。息肉作病理检查。广基的息肉电灼不安全。 
        2、经肛门切除 可从肛门内取出的息肉,用肛门镜或扩肛器扩开肛门,钳子夹住息肉,在基蒂部用丝线结扎,切除息肉。广基的息肉切除后,粘膜的创面要予以缝合。 
        3、开腹手术 息肉位置高,无法用上述方法治疗,需要在硬膜外麻醉下开腹切开直肠前壁切除息肉。已癌变的要按直肠癌治疗。对多发的家族性息肉病,根据直肠内息肉的分布决定能否保留直肠;可行直肠切除或直肠粘膜剥脱,经直肠浆肌鞘行回肠肛管吻合太等。 
        4、其他 炎性息肉可采用抗生素、激素保留灌肠治疗。 
        预防: 
        1、及时治疗肛门内外痔、肛漏、肛裂、肛窦炎及慢性肠炎等疾病。 
        2、保持肛周清洁卫生,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蓝*** | 2005-03-22 22:25:48 1290 720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肛肠外科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